無知所以恐懼,自私所以不仁
近日城中的話題,熱哄哄的除了政改,竟然還有野豬。香港人關心動物起來?當然不。我們對野豬離奇的反應,只反映了香港人都好像是「動物白痴」。幾隻野豬,不單止讓很多人驚呼狂叫,還可以教警方出動大量警力,上了新聞頭條。 我有澳洲朋友發訊息給我:you guys are so...
View Article永別了,龜龜們
永別了,牠們已送回漁農自然護理署處理。非法走私動物數量龐大,加上在偷運過程個體與個體之間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極差,這往往造成大量死亡。 如真的喜歡動物,關注瀕危物種的存亡,請不要購買非法走私動物。比起運毒,在較低風險和懲罰下,走私動物利潤也不差,在市場需求下,總有人挺而走險,但受害的總是動物。...
View Article心靈的伙伴
某天坐地鐵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視障人士和他的導盲犬。導盲犬領着主人慢慢地上車,再走到空位坐下,之後就伏在了主人的腳旁休息。車上的其他乘客們,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沒有辦法把眼光從他們的身上移開,他們之間的信任實在是令人為之動容。試想像你是那一位視障人士,要你閉上眼,完全相信別人帶你走的方向,其實並不簡單,那是由長時的相處和陪伴所陪養而成的信任和默契。在香港,要成為一隻導盲犬,要在小狗大約十四個月大的時候,...
View Article「妖魔化」的野豬是怎樣煉成的?
不知從何時起,野豬與兇悍猛獸間劃上了等號。每當有野豬現身人前,大多數會出現市民驚慌四竄、警方盾牌侍候的場面。到底野豬做了些什麼叫人如此聞風喪膽,比悍匪還來得可怕的事呢?以五月十日兩隻小野豬誤入商場及公園為例,事件竟即成了全城熱話,傳媒爭相報導,還有「專家」站出來發表偉論,香港似乎突然變成了妖獸都市。...
View Article港孩與野豬——命運共同體
圖:明報早前,一頭小野豬闖進港島東一個商場的兒童服裝店,店員離開鎖門,小野豬被困不得逃生,只好爬上天花又跌落地面。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鬧劇一場;身在現場的圍起來看看熱鬧,看報紙的更是笑談一則。但我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場面,更能反射出香港地某個事實——那就是,身光頸靚的港孩,與周身毛的小野豬,其實是命運共同體。尤其是我「讀」到明報頭版的那張照片——小野豬在透明櫥窗前,眼神驚惶不定;他身後是一個僵硬的...
View Article七成半市民支持立法禁售象牙
(獨媒特約報導)非法象牙貿易令大象面臨絕種,香港是全球象牙非法轉運及消費中心,亦是全球檢獲象牙庫存最高地方之一。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就訪問了約1,000名香港市民,結果顯示7成半受訪者支持本地實施禁售象牙,及漁護署停止簽發象牙管有許可證。團體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均認為民意十分清晰,而且現時政府的監管失效,長遠必須立法禁售象牙。據「拯救大象」(Save the...
View Article少年人呀……
原圖見此。到學校演說成為了我恆常工作最重要的部份。上星期我卻做了一次很不尋常的演說。我被邀到兒童/青少年院(即是俗稱的男女童院)做了兩場講座,聽眾雖然不像一般學校的一千幾百人,但這幾十個少年人卻教我第一次感到緊張。 我膊頭彷佛壓著很重的重量,覺得我和同行的動物都任重道遠,如果我所說的動物故事可以讓他們有所領悟,那會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
View Article「拒肉」
上星期,我路過大埔一個球場,看見有天后誕傳統戲棚慶祝活動,便走進去逛逛,除了有大戲外,更有攤位售賣傳統小食,我留意到其中一檔有一樽一樽寫著「素食菜甫」的東西,看起來很美味,最適合用來和白粥一起吃吧,想了又想 – 菜甫(即是醃製的蘿蔔)不已經是植物嗎,為甚麼還要畫蛇添足加上「素食」二字?...
View Article「公屋養狗」竟是道德問題?
公屋可否養狗?這是引人爭議的問題。讓我們先看看反對者的理由。公屋養狗這個議題,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公屋」,二是「養狗」。公屋是社會福利,居住者一般為社會基層。於是,就會有人想:享用社會福利,就是接受恩惠,豈能得隴望蜀,有了房子,還想養狗﹖這是非份之想。接下來就是養狗。反對公屋養狗者,很多本身也是公屋居民。他們覺得:居住環境已這麼擠迫,還要擠一頭狗進來嗎﹖儘管這狗並不住進反對者的家,卻也可能同用一部電...
View Article六月六,從此自游,海洋公園見!
這陣子,動保界內,討論得熱哄哄的議題非關於「放生」莫屬,市民和藝人購買下白鴿、沙巴龍躉、烏龜等動物野放卻死亡,而中國人有一種很有趣的傳統思想,叫做「積陰德」。邏輯上,它與儲蓄的原理無異,要提高積蓄嗎? 中國的傳統智慧就會跑出來告誡我們:...
View Article公屋禁養狗背後的不公義
近日房署嚴打公屋養狗戶,聞說有房署職員敲打鐵通挑引狗隻吠叫然後上門捉狗,上演了一幕幕的「骨肉分離」!這種是所謂依法辦事嗎?這個「法」又合理嗎?是惡法嗎?公屋養狗,禁與不禁?是很多人都不敢硬碰的議題,即使是動保份子,也怯於一種說法 -...
View Article你以為動物很稀罕你的愛心嗎?
--- 回屈穎妍的「圈養也可以有愛」時代是不斷進步的,我們的道德水平亦會不斷提高,會從很多習非成是的傳統慢慢覺悟過來。 但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以前從沒有人覺得海洋公園或動物園有什麼問題,但今時今日,世界各地都陸續發起反圈養反困養運動,當然也有香港的份兒。...
View Article記得那條吞拿魚(吞拿魚與哥斯拉之二)
一開始,大部分日本百姓對「第五福龍丸」的遭遇還沒有太大反應,頂多覺得這是個不幸意外事件而已。的確,那艘漁船上的船員是很不幸的,躺在東京大學的醫院病床上,不知向誰申訴。惹禍的美國政府雖然承認責任,宣佈那枚試驗氫彈的威力大過原先估計;但卻不想因此背上長期的負擔,於是決定快刀斬亂麻,一次過「捐贈」兩百萬美元給日本政府,權作醫療賠償。條件是自此免去所有法律責任,一切相干人等自此不得追究。儘管當年的日本政府早...
View Article拯救工作的永刧回歸
九月十一日,收到一個壞消息,在某公屋商場正在翻新工程中的街市內,有人發現一隻貓在街市的廁所內倒臥在地上奄奄一息,身體極其虛弱,動物義工獲悉後即時把他帶到獸醫診所急救。後來從動物義工口中得知,該商場街市的商戶在兩個多月前已被領展管理公司※(前領匯)勒令遷出,騰空街市進行翻新工程,而該貓「曳曳」便是其中一個菜檔養的貓。曳曳平時很乖,雖然沒有困籠,但從來不會離開街市,而且對人友善,很多街坊都認識他。翻新工...
View Article硬道理容不下軟心腸
社會,怎可以不發展?要發展,怎可以不重建?這是最硬不過道理。要發展,要重建,總有一些人要犧牲。不是嗎?新界東北要發展了,自有一些人會失去家園。大嶼山也要發展了,所謂自然保育就要以妥協來平衡。觀塘要重建了,碩果僅存的「深水埗欽州街布料市場」要關閉了,香港最後一條市區圍村衙前圍村也被市建局逼遷啊……不要懷舊了,我們向前看吧!好!就認輸(命)吧,但在過程中可以減少苦主的傷亡嗎?我所說的苦主,不是不滿賠償太...
View Article甚麼病令貓集體自殺?
在熊本縣的水俣市,於1950年代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件:百多隻貓突然集體死亡。牠們死前步履不穩,有些瘋狂地跳舞,有些甚至不停奔跑,更有集體跳入海中而死亡。居民稱這種自殺貓所得的病為「貓舞蹈症」,不料沒多久開始有村民染病……傳染病?1956年,五歲的女孩田中静子突現出現無法解釋的症狀:她不能正常地說話,步伐也變得不穩。母親便帶她到當時設備最完善的「新日本窒素肥料水俣工場附屬病院」求診。兒科主治醫生當時毫...
View Article恐懼的後遺 剝奪的權利
早前看到有某份報章刊登了關於野豬的報導,以「野豬家族車場開P」作賣點起題,內容指有一群野豬在新界郊野地方出現覓食,有經過的市民途經看到,把自己剛買的生果與野豬分享。...
View Article棲息地難得 港人動物同哀
文:張婉雯「野生動物」這個概念,對香港人來說恐怕是頗為模糊與陌生的。無他,在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方,大部分土地都被開發為經濟用途,建高樓大厦,人煙稠密;連郊野空地也往往鋪上水泥石屎……這樣的城市,容不下任何野生動物——這是我們的錯覺。是的。大部分香港人對「動物」一語,並沒有清晰的理解。「吓,動物咋喎﹖貓貓狗狗囉﹗」這是許多人的想法。很多人把街上生活的貓狗稱為「野貓」「野狗」,其實是錯誤的:真正的「野貓...
View Article400人集會爭取公屋合法養狗 守護狗隻居住權
(獨媒特約報導)400名市民出席昨晚(9月20日)於立法會廣場舉行的狗狗燭光靜坐晚會,部份人帶同愛犬到場,爭取公屋合法養狗,要求政府檢討政策,讓公屋居民不用被迫跟愛犬分離。多個動保團體代表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到埸,晚會期間參加者一同舉起電子蠟燭,表達爭取訴求的決心,有苦主擬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團體代表將於本週五(9月25日)與房署代表會面,商討放寬公屋不准養狗的政策。宣揚人狗共融 共享公共資源...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