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動物
Viewing all 97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漁護署倡改善垃圾桶設計 阻野豬馬騮搵食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漁農署的垃圾桶設計多採開放式,一直為人詬病。漁護署、食環署及環境保護署早前委聘理大進行研究,今日公布三種新型垃圾桶,防止野豬及猴子在垃圾桶覓食。漁農署已於7月進行首階段試驗,涉及八區14個由食環署管理的垃圾收集設施作為試點。

漁農署的三款新型垃圾桶,成本約一萬元一個。漁農署高級濕地發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表示,新型垃圾桶「除咗防治之外,仲要市民用得方便、用得順手」。

第一款新型垃圾桶主要針對會撞倒垃圾桶以獲得食物的野豬,故加裝鑲嵌在地上的鐵架,沿用食環署的垃圾桶,防止野豬翻倒。署方將以西貢、沙田、南區為試點。

IMG_1762

第二款新型垃圾桶則針對會爬進垃圾桶內翻找食物的野生猴子,主要放置在野生猴子出沒的地區如沙田、黃大仙、荃灣。漁農署表示,一些垃圾桶蓋長期被打開,使猴子十分容許入內翻找食物,因此是次採納腳踏式設計,猴子無法單憑手指打開垃圾桶,而桶蓋亦改良得更細小,令猴子無法入內翻找食物。

IMG_1855

第三款垃圾桶則是廢屑箱,同樣採納腳踏設計,主要擺放於路邊。此項設計同樣防止猴子及野豬,通常固定在欄杆附近。

IMG_1836

漁農署表示,他們會檢視試驗計劃的成效並作出改良,揀選的試點鄰近市區。署方於今年7至9月進行首階段試驗,收集的意見大多正面,預計10至12月進行全面檢討,於明年年初再推出改良後的設計,2020年上半年完成整個計劃。

對於垃圾桶正式推出時會作何改良,漁農署濕地及護理主任陳寶琳表示「因為要上垃圾車,所以組件可能會破爛,而玻璃纖維本身都好脆身」。被問及改裝後的垃圾桶會否過重、加大清潔工人的負責時,陳寶琳表示「就算要上垃圾車都係推過去,然後交比垃圾車夾上去,問題應該唔大。」

IMG_1781

漁農署高級濕地動物護理主任張家盛表示,他們只是透過顧問研究,設計出新型垃圾桶作試驗。他表示如果計劃成功,會將設計構圖交給食環署,表示漁農署始終不是負責設計及製造垃圾桶。

張家盛又指,並非要全港垃圾桶都更換成新型設計,只是有需要的地方才更換。試驗計劃早於2017年底開始,「但係我哋嘅同事都要親自落去相關地點、檢視現有垃圾桶有咩結構問題、同參考外國經驗,都需要一段時間。」

對於管理野豬工作,張家盛指2017年至今,漁農署共為110隻野豬絕育,當中75隻注射避孕疫苗、35隻進行絕育手術。另外,共170隻野豬搬遷,而搬遷後牠們都很少再去民居。

張家盛表示,野豬滋擾民居只屬季節性,而試驗計劃只開展了數月,難以總括地說有否惡化或改善的跡象,但他指近日投訴個案的確相對過往為少。他表示漁農署會繼續努力,進行捕捉行動、絕育、搬遷及教育工作等,甚至到一些受影響地區的中小學舉行講座,「教育市民唔係一見到野生動物就有問題,同見到可以點樣應對,另外就係唔好餵飼。」張指市民喜歡野生動物是好事,但有不同方式表達,有興趣市民可以參加漁農署的導賞團,署方會介紹不同野生動物的習性。

他又指野豬雖然遍及全港各區,但出沒地點已漸漸開始固定,漁農署會與該地區的不同管理公司溝通,在預防措施、應對方法等範疇有更好的協調:「有啲措施原來佢哋(管理公司)可以自己做得到,咁我哋漁農署就可以節省人力啦」。另外張家盛表示,今年年頭漁農署專責處理野豬滋擾的人員只有6位,年中增加了8個借調員工、12個新增的合約員工及7個公務員職位,涵蓋不同職級。「人多,做嘢效率就高啲」。張表示漁農署沒有專責處理猴子投訴的人員,惟有21名前線員工進行巡查、保育及執法。

記者:馮曉彤


動物團體聲明:要求警方立即停止出動警犬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十月廿一日(星期一)晚上,警方於元朗大馬路出動警犬驅散附近人群,並施放催淚彈,綜合媒體片段所見,犬隻當時沒有配備任何防毒裝備在催淚煙下四處走動。催淚煙、胡椒噴劑等化學物會刺激犬隻呼吸系統及皮膚,令犬隻感到不適,嚴重會影響呼吸,引致死亡。催淚煙釋放的毒素亦會積聚在犬隻體內,影響長遠健康。人多嘈雜、槍聲等突如其來巨響更會令狗隻情緒不穩,影片中的警犬不願向前行、後腿發抖、尾巴緊緊地夾在後腿中間,出現這些行為可見牠當時極度驚慌。

自六月「反送中」運動以來,警方多次無視警犬安全,讓牠們暴露在危險當中。人類問題人類解決,不應把無辜動物拉進社會紛爭中。出動犬隻除了令公眾情緒更高漲及憤怒外,完全無助驅散行動。根據香港法例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款20萬元及監禁三年。警方漠視警犬的安全,已涉嫌觸犯以上法例。

我們特此作出聲明要求警方聆聽公眾要求,立即停止出動警犬,並向公眾披露自六月以來警犬於人群驅散行動中受傷的數字。

NPV 非牟利獸醫
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
動保義工
動物朋友
動物生命糾察隊
公民黨動物權益關注組
龍尾環境教育中心
十八區動保專員
守護者
豚聚一家
香港動物權紀念日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香港蛇類關注組
香港野豬關注組
香港摺耳貓病友會
尊重生命 愛護動物
環保觸覺

動物保護團體代表及立法會議員會到警察總部正式投訴警方虐待警犬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十月廿三日(星期三)下午四時半動保團體代表Roni Wong(香港野豬關注組 / 豚聚一家)、Doris Wong(摺耳貓病友會)、Mark Mak(十八區動保專員)、Louis Ng(動保人士)到香港警察總部警察投訴科就警方涉嫌虐待警犬作出正式投訴。立法會議員毛孟靜、鄺俊宇、譚文豪、區議員楊雪盈以及一眾愛護動物人士亦有到場聲援。

十月廿一日(星期一)晚上,警方於元朗大馬路現場出動警犬驅散附近人群,並施放催淚彈,就展示圖片一所見,犬隻當時沒有配備任何防毒裝備在催淚煙中四處走動。催淚煙、胡椒噴劑等化學物會刺激犬隻呼吸系統及皮膚,令犬隻感到不適,嚴重會影響呼吸,引致死亡。催淚煙釋放的毒素亦會積聚在犬隻體內,影響長遠健康。人多嘈雜、槍聲等突如其來巨響更會令狗隻情緒不穩,就展示片段所見,警犬不願向前行、後腿發抖、尾巴緊緊地夾在後腿中間,出現這些行為可見牠當時極度驚慌。

自六月「反送中」運動以來,警方多次無視警犬安全,讓牠們暴露在危險當中。人類問題人類解決,不應把無辜動物拉進社會紛爭中。出動犬隻除了令公眾情緒更高漲及憤怒外,完全無助驅散行動。根據香港法例第169章《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款20萬元及監禁三年。警方漠視警犬的安全,已涉嫌觸犯以上法例。

動保代表表達了三大訴求:

1. 網上盛傳有警犬於10月21日晚在元朗吸入大量催淚煙而導致死亡,現要求政府交代由6月至今,警犬出勤次數及隻數,以及當中因岀勤而生病及傷亡的數字。

2. 要求警方公開警犬在危險場合及大型公眾活動執勤時,領犬員指引及警犬所需裝備。

3. 立即停止讓警犬在示威活動中出勤,否則不排除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禁止警犬出勤。

貓、信任與心地柔軟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烏冬:本貓信你先瞓得咁型咋!

信任很重要,人與人之間如是,人和貓之間亦復如是。

感到欣慰,我家的貓(請參閱〈烏冬、忌廉、威化 —— 一個領養小毛孩的呼籲〉)信任我,而我看重這份信任。貓信人可以表現在各種行為上,睡姿便是其一(見文首圖):肚皮朝天大開,何其放鬆呢!重視被信任是希望建立一種健康的關係,是重視對方如何看自己,希望被視為是可親近的,是一種心地柔軟的表現。(鐡石心腸的暴政霸權則輕視信任,只喜歡暴力威嚇、製造恐懼!)

心地柔軟可能會被視為弱者,為了生存,為了適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有些人便會學習硬化自己的心靈,但久而久之,便成了化石,再也柔軟不了。世界在其眼中便跟從前不一樣,變成純然用於掠奪的叢林,而心靈石化與世界叢林化鞏固了當中的惡性循環——是一種現實的殘酷吧。

有人拒絕心靈石化,想保持住對世界的新鮮感驚奇感、對生命的同情心同理心。是一場不會完之戰,努力吧,不過亦要順其自然,別讓壞過程推翻了好目標。心地柔軟一定是弱的表現嗎?德蘭修女心地柔軟嗎?她弱嗎?聖雄甘地又如何呢?固然他們是極端的例子,但亦是指路明燈。

如何能夠保持心地柔軟?每日找些時間放鬆一下自己,調一調心吧,各施各法;可能對某些人而言「與貓論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這些小毛孩遊活於人類的競爭遊戲之外,或許,能給你分享一點點另類貓視角去感受鮮活的世界。

紅磡碼頭放狗連人帶狗被帶返警署 狗狗已獲釋向大家報平安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昨晚有市民拍攝到一名男子在紅磡碼頭拖著一隻史納莎的小狗,被一群蒙面的防暴警拘捕,狗狗亦被帶上警車。狗主表妹向本報表示,狗主昨晚放狗時被警截查身分證,惟狗主無帶,結果連人帶狗被帶返警署。最後在家人協助下,狗主及史納莎Lucky已獲釋及沒有被告,狗狗特別向大家報平安及感謝關心。

警方回覆稱,昨晚約8時30分,警員在紅磡華信街截查一名男子,惟該男子當時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該名二十歲男子涉嫌「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被帶返警署,其家人其後向警方提供相關身份證明文件,他已於昨晚約9時20分獲釋放。警方又指,該男子一直陪同其同行的狗隻。

狗主表妹表示,其表哥本來是正常每天的帶狗狗到家裡樓下散步,怎料他如常到紅磡碼頭散步時,被防暴警察截查他,惟狗主沒有帶身分證,並解釋住係黃埔花園帶狗散步,惟警方仍不受理,結果直接連人帶狗被帶返警署。

她說,「當時又唔比打電話求證,係都要拉,結果番左差館家人去到先放番。」據狗主表妹說,昨晚9點半左右,人狗已獲釋。而狗狗為史納莎,名叫Lucky,並附最新圖片向大家報平安。狗主表妹說,狗狗現時一切正常。

版權: 

動物團體進入議會體制,到底可以做什麼?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首先,感謝徐遠華議員及其他候任/現任區議員提供非常實在的意見。

區議會的角色,一直被建制派主導,市民參與度低,故一直被忽視其重要性。只要你走進觀塘,問一問街坊,海濱公園要興建一座音樂噴泉,到底要幾多錢? 「一百萬掛?最多咪五百萬囉⋯⋯」

錯!係五千萬,係五千萬呀!

你説我是「動物膠」也好,反送中運動至今,犧牲的不僅是抗爭者的血和命,動物絕對也是受害者:雀屍遍地、街貓倒斃横巷、警犬淪為戰鬥工具⋯⋯一個地區, 五千萬 ,到底可以幫到多少動物?可以煞停人道毀滅,換來一百年的TNVR?還是,廿年的社區動物基本醫療?

嚴格來講,動物團體一直以來在體制外工作,影響力有限。如今,議會變天,我們要問自己:動物團體走進議會體制,到底可以做什麼?

1. 社團、學校及慈善團體具資格申請區議會撥款。請立刻登記為政府認可的「註冊社團」。(注意:申請人個人資料,會交予警務處保管及處理。)

2. 區議會成立專責委員會或工作小組,議會可邀請「動物團體代表」作為增選委員或業界代表,如此可進入體制,恆常跟進。

3. 相反,即使無成立委員會或者工作小組,議會可以委任「動物團體代表」做增選委員,相關嘅委員會可以就著動物議題提出動議,而政府就相關議題諮詢區議會時,動物團體代表可於議會平台入邊可以發言,當然亦都可以要求政府提交更加快及詳細嘅文件。

4. 區議會可以用專項撥款嘅方式,撥一筆資金出來做研究或者跟進某啲議題,例如動物權益和福利、推廣素食⋯⋯

希望各位關注動物的市民 / 議員,提供更多意,全民議政,將動物真真正正帶入議會,計劃未來四年的路向,打造一個動物友善的社區!

PETA揭泰國供港「鬥魚」黑心養殖場 鬥魚飽受缺氧捱餓煎熬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鬥魚」是部分港人愛買來養的動物,但其實鬥魚在繁殖場已經飽受痛苦煎熬,數以萬計的鬥魚在場內缺氧死亡。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的調查揭露泰國的黑心鬥魚養殖場惡行,鬥魚在揀選及包裝過程中經歷惡劣環境、缺氧、狹窄空間,更要捱餓數天才能抵達目的地,他們更在包裝袋的水中放入鎮靜劑,只為了防止鬥魚太肚餓咬自己的尾巴。

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今日發布了最新的調查員暗訪影片,調查員走訪了10家位於泰國的鬥魚(又名暹羅鬥魚)養殖場,主要是供應鬥魚給香港、新加坡和台灣。

那影片揭示了黑心繁殖場的恐怖真相,那些工人將鬥魚丟在托盤中揀選,他們在過程中缺氧痛苦掙扎,窒息而死的鬥魚就這樣丟在地上讓螞蟻吃,然後獲選的鬥魚在包裝前會先在窄得連打橫身子都做不到的杯中等待,然後放入沒食物的包裝袋中捱餓幾天才送到目的地。他們更會在包裝袋的水中加上鎮靜劑,以防鬥魚太肚餓吃自己的尾巴。

尾巴缺損的鬥魚同樣悽慘,他們會放在筒內,然後倒到附近水渠或池塘讓他們自生自滅。

沒有買賣便沒有傷害,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副總裁Jason Baker呼籲大家拒絕購買魚類,不要助長這樣殘忍的交易,「從養殖場出生的那一刻,鬥魚就飽受煎熬,而這都是因為滿足香港的寵物市場的需求。」


鬥魚和死魚都放在同一桶內等待揀選


用托盤揀魚, 讓魚承受缺氧之苦


獲揀的魚先被困在極狹窄的杯中


尾巴缺損的鬥魚會被丟在桶內, 之後丟到水渠或池塘

版權: 

【后海灣一分鐘】八、后海灣的繁殖鷺鳥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后海灣一分鐘】八、后海灣的繁殖鷺鳥

鷺鳥一起聚集及築巢繁殖的地方通常稱為鷺鳥林,即鷺鳥的繁殖地。香港約有20個鷺鳥林,分別有五種鷺鳥定期聚集繁殖,包括小白鷺、大白鷺、牛背鷺、夜鷺和池鷺。牠們築巢地點分佈非常局限,都具保育價值,除了小白鷺和大白鷺的繁殖地屬「區域關注」之外,其餘三種都屬「本地關注」。而后海灣濕地正正是這些繁殖鷺鳥的重要覓食地之一。

在「后海灣地區魚塘生態價值研究」(1997)中,尖鼻咀、米埔村及河上鄉鷺鳥林均被選中為研究對象,以了解繁殖鷺鳥的飛行路徑和其降落的地點。結果顯示鷺鳥們主要會飛往潮間帶的泥灘、運作中或降水中的魚塘,而傾向避開露天儲存場(統稱棕地)、住宅區和建築地盤。牠們大多在築巢地點兩公里範圍內活動,有些因應附近地勢亦會飛至遠達四公里的地方。為了保育這些繁殖鷺鳥,我們應妥善保護牠們的繁殖地、覓食地以及飛行路線。

根據2018年的調查,后海灣地區的三大鷺鳥林分別位於米埔村、東成里及米埔隴村[1]。這三個鷺鳥林的鳥巢數量合共佔全港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它們更位於「濕地緩衝區」(WBA)內或剛剛在WBA界線之外,使WBA成為繁殖鷺鳥的飛行走廊/路線,讓牠們能前往位於「濕地保護區」(WCA)內的覓食地和濕地。因此,WBA在后海灣的濕地生態系統中具其生態功能和角色,應得到妥善的保護,以免受到任何發展威脅。

[1] Anon, 2018. Summer 2018 Report: Egretry Counts in Hong Kong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 Report by The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to the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想知更多

【Deep Bay in a Minute】8. Breeding egrets and herons in the Deep Bay area

Herons and egrets nest together in colonies called egretries (which is also known as nesting colonies). In Hong Kong five species breed regularly in some 20 colonies, they are Little Egret, Great Egret, Eastern Cattle Egret, 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and Chinese Pond Heron. The restrictedness of the nesting sites of these species are of Local Concern, except for Little Egret and Great Egret which are of Regional Concern. Deep Bay wetland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aging grounds to these breeding egrets and herons.

In the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Fishponds in the Deep Bay Area (1997)”, Tsim Bei Tsui egretry, Mai Po Village egretry and Ho Sheung Heung egretry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flight paths of the breeding birds from the egre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nding location. Results showed the birds mainly fly to the inter-tidal mudflats, operating fishponds and drained fishponds, while they tend to avoid places used for open storage (commonly known as brownfields), residential areas and construction sites. Most birds flew less than 2km from their nests, but some can reach a distance as far as 4km due to the surrounding topography of the egretr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se breeding egrets and herons, the nesting locations together with feeding grounds and flight paths of the birds should all be protected.

In 2018, the three largest egretries in the Deep Bay area were Mai Po Village egretry, Tung Shing Lane egretry and Mai Po Lung Village[1]. The sum of the nests in these three egretries accounts for over one-third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ests in Hong Kong. These nest locations are within the Wetland Buffer Area (WBA) or just immediately outside the WBA. Besides, WBA serves as a flight path/corridor such that the breeding egrets and herons can access their foraging grounds and wetlands in the Wetland Conservation Area (WCA). Therefore, WBA has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role to play in the Deep Bay wetland ecosystem, and should be adequately protected from development threats.

[1] Anon, 2018. Summer 2018 Report: Egretry Counts in Hong Kong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 Report by The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to the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Know more


鑽石山三兔被遺棄山坡 一兔死亡兩兔獲救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遺棄動物等同將動物送死,鑽石山浦崗村道日前發現有三隻兔兔被遺棄於陡峭斜坡中,其中一隻已經不幸死於草叢之中,約20名兔友趕往救援,花了近7小時才救起生還的兩兔兔,分別暫改名為灰灰和忍者,暫寄住於兩兔友家。兔友對本報表示,黑兔兔「忍者」估計只得五個月大,左肩有4厘米的已結焦傷口,耳朵也崩了,估計是被其他動物襲擊造成。兔友們會為兩兔尋找領養家庭。

熱心市民日前晚上收到同事電話說在近斜坡發現兩隻棄兔,熱心市民急忙前往營救,那斜坡地勢險峻,救援並不容易,他們花了一小時才救起其中一隻灰色小兔,另一隻黑兔不斷躲避未能即時救起,後來有多達20人來幫忙,花了約七小時,才用網捉到兔兔,義工都被長刺植物弄至手損腳損。他們又在草叢發現一隻已死去的兔兔,估計也是被人棄養的。

灰兔暫改名為灰灰,黑兔則名為忍者。分別在兩名兔友家中寄養。負責照顧黑兔的兔友對本報表示,這樣遺棄動物等同將動物送死,批評有些人買兔兔,然後照顧不當令兔兔生病,最終因不想付醫療費用而遺棄兔兔。

他表示死去的兔兔是賓尼,獲救的兩隻是迷你兔,身體情況健康,可以安排領養。其中黑兔左肩有個4厘米已結焦的傷口,耳朵亦崩了一些,獸醫估計可能是被其他動物襲擊所至。

他又形容,今年多次在公園、街市、唐樓及山上救起棄兔,棄兔數字一直有增無減。


兔兔被遺棄在山坡

版權: 

海洋公園申100億撥款 動保團體促撤回 倡停止圈養動物及海洋劇場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海洋公園向政府提交建議書,申請100億撥款,作更新現有項目、增設保育基地和遊樂設施等。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及多個動物保育團體要求海洋公園立即撤回申請,正視動物權益,停止圈養動物和取消海洋劇場。

海洋公園於上年度虧損達5.6億,園方早前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建議書,申請100億元資金,發展環保及保育定位,包括更新現有項目、增設保育基地、增設南朗山叢林探險項目、建海邊棧道及設觀賞船等。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將於1月20日討論建議書。

毛孟靜指,海洋公園與立法會議員進行游說時,曾強調園方花費1.5億作保育計劃,並一直推廣不吃魚翅、走塑等保育行動,惟因近期經營情況「非常嚴峻」,才希望申請撥款。她斥園方說法矛盾,不能接受,「一方面講自然保育,另一方面繼續用動物賺錢」。毛又指100億撥款申請並非小數目,建議園方先節流,以免「嚇親香港人」。

DSC07614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斥,所謂的「保育設施」只是幌子,「文明國家不會圈養海豚。無論所謂的保育設施有幾舒服,都只係一個監獄。」他指,海洋公園常自稱為「香港人的公園」,惟利用動物賺錢的做法不合乎國際文明標準,「讓人汗顏」。他期望公園尊重生命,停止申請撥款,「不要丟香港人的架」。

豚聚一家代表黃豪賢斥海洋公園一而再、再而三利用公帑作惡,批評園方商品化動物,要求立即撤回100億撥款申請,直至公園關閉海洋劇場和改善透明度。他亦建議預留撥款用作釋放動物或讓動物退休,「難道動物不是你們的員工?」

DSC07557
豚聚一家代表黃豪賢

海洋公園改海豚表演為近距離觀察 PETA批評決定不人道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1月13日,海洋公園宣布,在公園的全新發展藍圖下,會取消海洋劇場表演,改為近距離觀察海豚。

對此決定,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副總裁 Jason Baker 表態反對:

「只要海豚仍被囚禁在海洋公園裡,他們依舊被困在狹小的水池內遭受痛苦折磨。PETA願意隨時為此提供協助,將海豚轉移到認可的海岸保護區,在那裡他們可以自由暢泳,感受洋流,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用被海洋公園囚禁作賺取門票的工具。

雖然海洋公園決定停止海豚表演,但實際上只是以此作為噱頭吸引遊客,這決定一點也不人道,也有做秀博取商業利益的嫌疑。請讓動物留在他們的自然棲息地生活,這才是對未來、對商業及對動物最好的決定。」

紓困只紓林鄭困 救完海豚才救人

$
0
0
內容: 

昨天邱騰華打響頭炮,公佈動用百億拯救死氣沉沉的海洋公園,海豚們終有望脫離賣藝掙食的悲慘生涯,轉移往大一點的地方繼續被人圈養觀賞。林鄭救完海豚才救人,今天動用另一個百億元,並且親自公佈十項紓困措施,卻了無新意,幾乎全是民間爭取多年的訴求,由她擔任問責官員至上任特首後,均置若罔聞,居然在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卻成為她的大恩大德,社總對此實在嗤之以鼻。

觀乎十項措施之中,無任何一項可以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亦無面對一年來由她一手造成的社會撕裂和政治災難。林鄭以為可以從派糖中提升個人民望數字,企圖向新上場的中央大員交張靚少少的成績表,這個推想並非憑空想像,自去年八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首次派糖後,他的民望便在谷底回穩,包尾位置改由鄭若驊和林鄭本人取而代之。她選擇親自公佈紓困措施而非其他司長,可以看得出她極為看重自己的民望,為了達成目標,她不惜作出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由一年前提高長者綜援的年齡門檻,到一年後降低領取$2交通津貼至60歲。簡單來說,去年林鄭月娥少理老髦,今年特區政府意圖收買老髦,可見她只是一個注重業績的行政人員,並非真正關心為社會貢獻一生的長者。

然而,香港人不會輕易被她的雕蟲小技所騙,估計數口甚精的羅致光局長,會藉此「鼓勵」更多長者使用$2交通津貼返工,65歲長者綜援的門檻將會更為堅固。

記者會至今短短數小時,民間輿論已一面倒認為她的措施明顯側重基層及長者,沒有任何幫助年青人以及化解官民矛盾的方法。從政治上看,這是擺明居馬向所有青年人宣戰,林鄭為個人民望不惜進一步強化敵我意識,並且加深社會撕裂,實在無助解決連中央也叮囑她需要解決的香港深層次矛盾。社總對此不再失望,只有死心和絕望!

雖然如此,社總仍然警告林鄭,目前的香港問題並非小恩小惠可以解決,而是徹底和全面制度改革。如你真的要關心長者,照顧好香港人面對社會高齡化問題,應立即推行免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要全面解決深層次問題及整體社會改革,應立即重啟政改推行雙普選,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才是真正愛民惠民的措施。

版權: 

百般刁難,官僚房署截斷發展區狗狗上樓路?

$
0
0
內容: 

搬新居、過新年,該是開心事。可是對於東北發展區的人類和非人類動物居民來說,卻是寢食難安、奔波勞累…

因為各方面原因,受發展影響的數千隻貓狗中,「有幸」有人願意申請帶上樓的是「百里挑一」。然而,在四處打聽好申請程序,當我們村民好不容易準備好房署要求的精神科醫生紙,來到屋邨管理處,提出申請一起生活的狗狗作為所謂的「伴侶犬」上樓的時候,才知道難關並不只是「承認自己有情緒病」這麽一項。

目前房署並沒有公開的條文規定申請狗狗上樓的資格和條件。我們多方打聽,大概有下面幾項:
1. 精神科醫生證明信 說明主人或同居的屋企人有精神需要,而狗狗可以緩解
2. 診所開具的狗狗絕育證明、體重不超過20kg的證明
3. 狗牌

且不討論20kg的體重上限已經將超過九成的鄉郊狗狗排除在外。即使你和狗狗找精神醫師找動物診所跑了一圈花了一堆錢之後,滿足上述三項,申請也未必可以順利開始。

你得忍受管理處傲慢而官僚的態度,一個屋邨一套做法,在沒有公開申請指引的情況下,你打聽了別人的情況也未必適用於自己屋邨。比如,我們在某屋邨管理處見過一份標明「表格33」的伴侶犬申請表,但有的屋邨卻堅稱沒有這份表格,說那是個別管理處自己造的-_-|| 沒有公開的申請指引,當你準備了文件過去,又可以被對方以這個不合要求那個沒寫清楚為由打回頭。

更不可思議的是,有屋邨堅持要入住兩週後才可以開始申請,而申請處理時間少則一個月,多則沒有定數。請問狗狗那段時間怎麽辦??主人即使那段時間沒有情緒問題,也會焦慮出病吧!若如此質問,管理處便恐嚇道:唔好諗住自行帶狗上去住呀,房署發現會直接拒絕你個申請沒收你隻狗架!

為此,很多村民即使搬了上樓,也要每日來回奔波餵食和探望被迫留在村的狗狗——這是搬得近的,或者不用每日長時間返工的。若搬去離村較遠的屋邨,村民只好慌張找地方暫托狗狗,找到了又擔心狗狗不見了主人適應不了…

但不是個個村民都如此黑仔,究其原因,房署不過是欺軟怕硬,本著能少一事是一事的態度,嚇怕嚇走一群先算。

根據政府數據,幾百戶已經拿到新居鎖匙的村民當中,只有3戶伴侶犬申請成功獲批。就我們所見,如果你要去走那個所謂開放的伴侶犬申請之路,就好像要經歷過八十一難關;在這個權力不對等的過程中,已經被十年逼遷折磨得疲憊不堪的街坊們,隨時承受不起,被迫放棄申請——這很可能意味著一家人永遠的愧疚悲痛,以及…狗狗生命的終結。

我們知道,無奈拿了鎖匙的村民們,還有很多仍跟狗狗一起等待著一個未必會有的機會。即使放寬公屋甚至房協屋狗上樓申請,也無法讓發展區狗狗避免失去家園和生命的悲劇,但至少,能讓多一些狗狗多一點機會,少一點折磨,能讓村民們不至於那麽狼狽吧。

為發展區狗狗,也為香港所有沒有居住權的狗狗們,我們向房署提出以下訴求:

1. 公開和規範伴侶犬申請程序和過程,清晰並簡化申請手續;並入村入邨向發展區居民講解。
2. 取消狗狗體重上限。(村絕大部分狗狗體重在20kg—30kg)
3. 允許住戶在分配並接受屋邨單位時即可開始申請手續,避免狗狗等待審批期間無家可歸。
4. 訂立審批過程一般所需時間,讓住戶可以提早做出安排,避免狗狗等待審批期間無家可歸。

必須說明,能夠上樓的狗狗斬六將通過審批之後也並非一勞永逸,街坊和狗狗都必須重新學習如何在迥異的環境共同生活,我們也見過最後不能適應無奈要送走狗狗的情況。故發展局和房署需要對此投放資源,比如提供基本訓練,協助狗狗和街坊上樓後儘快適應,而不是以「管罰禁」粗暴解決問題。事實上,鄉村狗狗很乖很知足,近半年,我們接過好幾隻唐狗上樓,重新學習食玩住行,目前與家人鄰里都相處甚好🐶👩‍❤️‍👩

版權: 

大埔虐狗老闆娘被捕 最高刑罰監禁三年 鄺俊宇促訂《動物福利法》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網上流傳一則短片,內容為一間位於大埔的寵物美容店發生狗隻被虐打事件,昨日(1月18日)警方以涉嫌虐待動物在元朗拘捕一名28歲女子,是該美容店的老闆,涉嫌觸犯殘酷對待動物罪,最高刑期為監禁三年。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促盡快訂立《動物福利法》,保障動物權益。

日前流出的大埔「御犬舍」閉路電視片段顯示,一名女子在為不同狗隻進行美容服務時,多次用手大力拍打及用腳踢狗隻頭部等。事件曝光後,「御犬舍」稱該女子並非老闆,並已立即解僱。

不過警方昨日採取行動,拘捕該店28歲女負責人,即片段中粗暴對待狗隻的人。警方呼籲曾經光顧該寵物美容店的顧客致電熱線61182118,與警方聯絡並協助進一步的調查。

張小姐帶同寵物在現場圍觀昨晚警方的行動,她望有更多人知道這間寵物美容店所做之事,所以帶了一幅字句牌前來。「雖然條片係社交網站上面係好Hit,但上咗年紀嘅人未必會知!」張小姐擔心有不知情的寵物主人之後仍然光顧涉事店舖。「如果我曾經帶過我嘅寵物去呢間舖,我真係會發晒癲!」

張小姐形容不能夠想像如果她曾帶過寵物到該美容店,而又在流出片段中看到與自己寵物相似的狗隻,自己會怎樣反應,又為到曾光顧過的狗主感痛心。「其實真係要追究到底!唔止係對狗狗嘅傷害,仲有主人嘅心靈創傷,雖然已經補償唔到,但都一定要賠償!」

IMG_2621

另一位受訪的陳小姐則斥,以服務動物作為事業的人如此沒有愛心實在令人心寒,「你平時冇愛心唔緊要,但係你收得錢,做呢一行,咁樣對唔住啲動物,對唔住啲主人,真係會有報應!」她同樣認為事件不能避免地引起寵物主人的自責,造成不能逆轉的心理創傷。

根據現行法例,《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的最高刑罰是罰款20萬元及監禁3年。漁護署去年4月已就「提升香港動物福利建議」進行諮詢,建議進一步提高罰則。上一次提高刑罰是2006年,當年的最高刑罰為罰款5,000元及監禁6個月,而法庭至今判處最高的列罰為16個月。漁護署建議將罪行除按目前可按「簡易程序」審理外,加入循「可公訴罪行」審理,可公訴罪行的案件沒有事發後六個月起訴的限制,刑罰亦會較高。

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表示,事件反映需要盡快訂立 《動物福利法》,以保障動物權益,防止虐待動物事件的發生。鄺俊宇指「動物不懂人語,但會痛也有感受,我們實在不應讓同類事件繼續發生」,認為漁護署今年內應盡快就「提升香港動物福利建議」的諮詢結果,展開《動物福利法》立法程序。

記者:何思衍

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貓狗可以傳染肺炎?謠言已導致多宗虐待動物慘劇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自1月30日起,「貓狗可以傳染肺炎」的謠言在內地迅速傳播,儘管人民網、CCTV等權威媒體已經紛紛闢謠,但目前因為謠言已經發生多宗傷害寵物的慘劇——包括1隻法國鬥牛犬及5隻貓被人從高層扔到地面摔死;一位在前線抗擊肺炎的工作人員在隔離期間貓咪被社區工作人員活埋(詳細報道請按此,相關相片可以按此獲取)......面對謠言,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發表以下評論: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如此殘忍地殺害動物都是錯誤的。希望警方能夠以高空拋物的條例懲罰相關人員,對於活埋事件也要追償到底。PETA懇請廣大寵物主人理性面對謠言,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表聲明沒有證據顯示狗貓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實際上我們真正的敵人是骯髒的工業化養殖場、屠宰場、肉類市場,正是這些地方為冠狀病毒、SARS、禽流感等致命疾病的提供了繁殖地,威脅著地球上每個人的健康。假如我們都能夠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嘗試純素飲食,在未來就能夠避免類似災難再次威脅公眾生命健康」


極憤怒!豪景花園虐殺動物慘劇25死傷 鄺俊宇斥兇徒不可原諒

$
0
0
內容: 

【動物專訊】荃灣青龍頭豪景花園發生兇殘虐殺動物事件,兇徒從19座單位將多隻貓、兔、鼠類、鸚鵡丟落街,15隻動物慘死,另有5隻貓和5隻龍貓奄奄一息。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批評兇徒手法兇殘,令人髮指,促警方立即將兇徒繩之於法。

警方對本報記者表示,荃灣刑事調查隊第五隊正調查案件,循殘酷對待動物罪行方向調查。

據消息指,事發現場是豪景花園19座懷疑A室單位,警方在下午一時召喚愛護動物協會督察到場,愛協督察在半小時抵達現場,發現有15隻動物已經死去。另有5隻貓和5隻龍貓倖存,但已奄奄一息。愛協督察將受傷貓鼠帶回醫治。

據知有居民表示,昨晚下大雨時懷疑有人從高處丟東西落街,未知是否兇徒趁半夜大雨虐殺動物。警方及愛協正調查事件。

愛協表示,現場發現共有5隻貓、5隻龍貓仍然生存,其中大部分奄奄一息。另外,有9隻龍貓、1隻天竺鼠、1隻寵物鼠、1隻寵物雀、1隻貓及2隻兔已經死去。愛協督察協助警方進行初步調查,有理由相信是被人從高處擲下,涉及虐待動物行為。目前,案件已交由警方跟進,愛協督察亦已經將生還的動物送往愛協灣仔中心,將交由協會獸醫進行檢查及治療。而涉及案件的動物屍體亦已由愛協督察檢走,將交由漁護署作解剖或化驗。

鄺俊宇表示,「無論任何原因,殘酷對待動物都是無法原諒的行為,這些人手法兇殘,令人髮指!」他要求警方立即將有關人士繩之於法,他正向愛協及有關部門跟進事件。

十八區動保專員麥志豪表示,希望事件不是因為有人擔心武漢肺炎而將動物丟落街,強調無論任何原因都絕不可以傷害動物。

香港人飲酒慶祝黑警確診肺炎的文化現像

$
0
0

隔一隔先寫
琴晚可能係香港最多人飲酒同上載酒樽相嘅一晚,呢個社會現像好特別。

以往聽到有人確診,大家都係唉唉聲。
琴晚聽到有人確診,大家係舉杯慶祝!

點會咁呢?香港人黑心?香港人好鍾意開Party?唔會啦,如果回歸後嘅香港唔係發生咁多事,好多香港人可能籌緊錢同口罩捐俾武漢㖭呀。

世界上冇無緣無故嘅恨,琴晚整個網絡嘅狂歡,個幅度係遠遠超出一般嘅幸災樂禍。

當中嘅社群情緒,感到大家除咗喺被打壓嘅逆境中出一口氣,苦中一點甜呢啲,我更感到香港人嗰種誇張嘅興奮,係有「仍然可以堅信自己信念」嘅振奮。

堅信咩信念?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呀。

或者,咁多個月來,當惡人喺現實社會中未有惡報,我哋只可以喺電視電影動漫當中尋找慰藉。但咁多個月,惡人都未有惡報,我哋有一刻會動搖,「惡有惡報」嘅信念慢慢變成祝願,由相信惡有惡報變成希望惡有惡報,甚至會跌入懷疑係咪真係會惡有惡報。

其實,我哋好需要自己嘅信念得到引証,去支撐同圓滿我哋嘅生命,就好似嗰陣羽毛球李宗偉咁努力,我哋都想佢贏返林丹一次拎冠軍,圓滿「勤力有回報」呢個信念。

但係,香港長久嘅人禍,惡人冇惡報。
721打人嘅白衣人,冇報應;
走咗嘅警察,冇報應;
射盲人,冇報應;
多個月嚟嘅警暴濫捕,咁多香港人頭破血流被捕入獄,警察冇報應;
林鄭唔封關,冇報應;
高官無能涼薄,冇報應;

其他官員同警隊嘅惡行有排數我都唔數喇,但全部都冇報應,實在令人感到極端嘅不公義。

香港人除咗要相信「若然未報,時辰未到」去安慰自己,近日嘅訴求,亦慢慢出現一啲詛咒式嘅許願:林鄭生Cancer、黑警中肺炎呢啲發洩式嘅願望。

//
人禍長期不公義不公平,
天災病毒卻又公平公正。
//

呢個位,似乎係琴晚香港人狂喜現像底下嘅根源。
「終於,等天收,等到喇。」
呢種惡有惡報信念被引証嘅感覺,係集治癒、安全感、願望成真、痛快、道德力量於一身嘅多重快樂。

講真, #邊有行業會咁樣樣俾人詛咒㗎

PS病毒其實可以都係中國人禍嚟
PS2其實我唔想啲壞人咁快死,我好膠咁想佢哋可以病住見証自己種下嘅惡果,反省懊惱。

中大教授許樹昌呼籲:市民勿太擔心 狗隻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機會極微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漁護署凌晨出新聞稿指從患者的狗者口鼻測試發現微陽性,引起全城恐慌,多個動物團體擔心掀起遺養潮。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漁護署在一名患者的狗隻身上發現微弱的陽性,相信是患者的飛沬污染到狗隻毛髮身上,而且該狗狗的鼻及口的病毒測試只有很微弱陽性,肛門屬陰性,狗狗亦無病徵。他呼籲狗主及大眾別過份驚慌,相信狗隻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機會極微。

人類的冠狀病毒,所需要的受體是ACE-2,而貓狗的冠狀病毒,則是經APN受體進入體內的。許教授指,雖然狗隻有ACE2受體,但不代表狗隻會感染或發病,這等於沙士時有少量貓對沙士冠狀病毒呈陽性,但有關貓隻並無生病,亦沒有將該病毒傳播出去。

他強調,過去爆發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或新型冠狀病毒均無貓狗受到感染及傳播給人,他認為狗隻感染機會極微。

他提醒主人若發現自己有咳嗽等病徵,應戴上口罩,以免飛沬會噴到貓狗身上,同時時刻保持個人衛生,有需要時可以1:99清潔環境。至於目前患者的狗狗,許樹昌教授指漁護署現時會將狗狗隔離14天,期間會替狗狗抽兩次血,了解小狗體內會否有抗體,呼籲大家暫時不用太擔心。他預計有關血液測試可以於7至10日有結果。

【武漢肺炎】松鼠狗低程度感染 漁護署:未有證據顯示會狗傳狗

$
0
0
內容: 

漁護署助理署長 獸醫薛漢宗

(獨媒特約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第85宗確診病人周巧兒的松鼠狗證實對病毒呈低程度感染。衞生署、漁護署和醫管局下午舉行聯合記者會,漁護署助理署長、獸醫薛漢宗表示,該松鼠狗為世上首隻狗隻對病毒測試呈陽性,指目前未有資料顯示會寵物傳染寵物。

記者多次追問何謂「低程度感染」,薛漢宗稱病毒含量較低,在3月2日進行的口腔測試更呈陰性,認為假陽性的機會甚微。他強調,按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只要有器官在連續某一段時間找到病毒,即屬感染;而該狗隻多個樣本均有少量病毒,加上沒有徵狀,所以「低程度感染」是合適。

漁護署在2月26日對該隻松鼠狗抽取樣本測試,27日和28日再抽取其口腔及鼻腔樣本,發現有少量病毒。署方在3月2日再作檢測,口腔樣本呈陰性,但鼻腔樣本仍呈陽性。

漁護署徵詢港大衞生學院、城大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和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專家的意見後,一致認為屬低程度感染,目前沒有任何病徵,目前正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接受隔離。

薛漢宗補充稱,署方已同抽取其直腸和糞便樣,3日更抽取其血清樣本,作病毒中和測試。港大衞生學院將會分析其病毒的基因圖譜,以跟周巧兒的樣本作比對,及測試病毒能否在狗隻細胞和呼吸道中生存。

記者問及署方如何排除環境感染,薛漢宗稱,26日和2日的樣本已事隔六日,但均屬陽性,可見病毒樣本均在狗隻身上。他表示,因為病毒的分泌物會跟身,所以口腔和鼻腔的樣本可信。

漁護署:武漢肺炎屬人傳人病毒

記者曾多次追問人狗傳染的機會,薛漢宗稱,國際上的相關資料和證據不足,重申屬人傳人的病毒。薛漢宗又透露,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有十多個設施,一旦有需要,可以徵用其他動物中心作隔離,強調會有足夠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該狗隻為17歲的松鼠狗,年紀較大。薛漢宗表示,縱使有心臟病和需要服食藥物,但相信主人即周巧兒十分愛錫該狗隻,不排除有親密接觸,致使感染。他又承認,目前未有註冊藥物為狗隻作病毒治療,只有輔助性藥物,稱動物會產生抗體,從而中和病毒成份,「佢哋會自己好返」。

記者:麥馬高
攝影:何嘉茵

版權: 

全港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鷺鳥 研究顯示小白鷺活動範圍狹小 保護魚塘濕地極為重要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香港觀鳥會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研究鷺鳥的移動習性,四隻於新界西北魚塘捕捉的小白鷺戴上追蹤器接近一年,終於首次確定其中兩隻具季節性遷徙習性的小白鷺以安徽省合肥市為繁殖地,另外兩隻小白鷺則全年留港,夏天時仍會留在后海灣的天然泥灘及魚塘棲息和覓食。到了冬季,四隻小白鷺都會回到新界西北魚塘棲息,證實保護后海灣的魚塘生境對小白鷺及其他水鳥的生存至為重要。研究亦解開一些市民多年來的疑問,為何鷺鳥在冬季會明顯增多,原來部份小白鷺會作季節性遷徙。

全港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鷺鳥

香港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博士指出:「鷺鳥是重要的濕地生態指標,研究鷺鳥的移動狀況是了解環境變化一個重要的方法。是次研究正好顯示小白鷺會於冬季返回魚塘生境棲息,鷺鳥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十分高,保護魚塘濕地極為重要。」

香港觀鳥會獲漁農自然護理署批准,首次以「定位追蹤裝置」追蹤鷺鳥的移動習性,計劃於2017年底展開,共為15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對鷺鳥遷徙習性及后海灣生境的生態價值提供重要資訊,為保育鳥類提供重要依據。

image4

彭俊超強調:「計劃以雀鳥安全及保育為最高原則,故採用太陽能運作及需要人力回收數據的追蹤器,令追蹤器保持輕巧,對雀鳥的影響也最小。追蹤器重12克,佔小白鷺體重3%以下,每天可記錄12個GPS位置,而小白鷺的體重必須有400克或以上。15隻戴上追蹤器的小白鷺中,有8隻記錄超過30天的GPS位置,為我們提供大量數據進行研究。」

遷徙的小白鷺飛越一千公里到達安徽合肥繁殖

本會研究員在2018年1月29日為四隻小白鷺戴上追蹤器,其中兩隻名為PIC05及PIC09,分別於同年3月底及5月初開始遷徙,飛行三天,跨越1000至1200公里抵達安徽省合肥市附近一帶的農地,其中PIC05於5月12日傍晚離開后海灣,途經江西瑞金市、鄱陽湖西面,於5月15日抵達安徽合肥市附近,而並非我們一般估計會沿海岸線遷徙,估計最高飛行時速達每小時50公里。

image3

兩隻小白鷺分別於繁殖地停留29天及122天,PIC05逗留在合肥市不足一個月,推斷可能繁殖失敗,其後再轉移到其他濕地覓食棲息。停留達四個月的PIC09,估計能夠成功覓得配偶,並經歷築巢、孵蛋及育雛等繁重工作。之後再回到香港的后海灣度冬,並在魚塘濕地一帶生活近240天。

后海灣資源豐富 孕育無數物種

另一隻名PIC07的小白鷺則自2018年初至2019年底均沒有離開香港,活動範圍完全圍繞后海灣一帶的泥灘和魚塘,範圍由南生圍、米埔自然護理區至深圳灣紅樹林,除了顯示部份小白鷺是全年留港棲息的留鳥,更反映后海灣一帶的濕地擁有豐富資源及食物,是鷺鳥棲息、覓食、晚棲及繁殖的重要生境,足以吸引牠們在香港安居樂業,不願離開。

image2

鷺鳥位於食物鏈的上層,大部分鷺鳥捕魚為食,主要棲息於濕地,是濕地生態的重要指標,也意味着這裡有一塊能支撐牠們群落且物種豐富的濕地。過去香港觀鳥會定期進行鷺鳥普查,點算鷺鳥數字,比較最高及最低的數字,可以推斷部份小白鷺會作季節性遷徙,但對牠們遷徙狀況、路線、目的地及使用后海灣的情況苦無資料。為了有效地管理濕地生境及提升其生態價值,以致惠及更多雀鳥,鷺鳥追蹤研究能夠協助我們收集更準確有關鷺鳥的生活範圍和行為特性等資料,令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鷺鳥及后海灣濕地的重要,協助我們保育有相類似生境的濕地,這是此項研究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

image1

Viewing all 97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